close

大稻埕是台北市早期發展地區之一,留存許多歷史痕跡一提到大稻埕,最廣為人知的是一年一度的煙火節及年貨大街,然而大稻埕的魅力不僅如此,來到大稻埕,回味傳統與體驗時光的演進,近年融合了文化創意的元素,非常值得一遊!


content_womany_shou_ce_di_tu_01_1453436514-31671-1658.jpg

 

大稻埕的歷史

1905年,日本殖民政府進行擴大市區計畫,建造歐化新式景觀,一掃舊清時期陳舊、緩進的風貌,讓大稻埕被稱作「本島人的市街」,茶商、布商、貿易商集結,帶來經濟富足,也帶動娛樂生活,廟埕前的民戲從未停歇,眾多廟宇、子弟戲館、傳統戲曲的藝人聚集,讓大稻埕亦有「戲窟」之稱,當時北管布袋戲風靡一時,許多布袋戲團聯絡處皆設立在涼州街,被稱為「涼州布袋戲街」,布袋戲遂成為大稻埕重要文化之一。

 

大稻埕最具特色的景點是見證昔日風華的迪化老街,以及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年貨大街。日據時期以南北雜貨、茶行為主,而後米業、中藥等也佔有一席之地。永樂市場及其附近的布行更是建立台灣1960年代經濟奇蹟的紡織工業之大本營,可惜目前已漸凋零。

 

大稻埕霞海城隍廟,原是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下店鄉五鄉莊居民的鎮守之神。現今奉祀霞海城隍主神,並配祀三十八義勇公〈即自艋舺護送金身至大稻埕途中受襲死難者〉等。廟的格局較小,只有正殿與拜亭,但香火鼎盛,信徒眾多。(你知道城隍廟還能拜月老嗎? 延伸閱讀大稻埕臺北霞海城隍廟)

 

大稻埕法主公廟,位於南京西路,1869年安溪茶商所建,崇奉茶葉守護神法主真君,與大稻埕霞海城隍廟、大稻埕慈聖宮合稱大稻埕三大廟。歷史慘劇二二八事件的原爆點,小販林江邁被毆處的天馬茶房,即在法主公廟對面原美人座大酒家左邊騎樓柱,現址已改建成大樓。

 

參考資料來源:臺北年貨大街、維基百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-ponpon 的頭像
    I-ponpon

    I-PonPon 愛幫幫

    I-ponp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